望川一去倒马关,鸿山北渡千古寒。 倒马关,位于太行山深处,与居庸关、紫荆关并称“内三关”,距保定市唐县县城70余公里,为唐县县域西北之极。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爆发八路军入晋抗日第一战,八路军115师曾在此成功阻击日军坂垣师团所部,打乱了日本侵略者南进太原的计划,为著名的“平型关大捷”奠定了基础。 在这一地域之边,有一位55岁的光明使者,为了万家灯火,默默奉献二十八载,把青春和汗水献给了这片红色的土地,他就是国网唐县供电公司川里供电所职工刘国芳。 1993年,刚刚入职国网唐县供电公司的刘国芳被分配到最偏远的川里供电所工作,面对艰难清苦的生活生产条件,27岁的他心情沉入了谷底。每天工作结束后,年轻的刘国芳总喜欢到山坡上一个人待一会,看着四面八方荒凉枯燥的大山,心里想着,什么时候才能离开。 “那时候在倒马关工作,真的很难。”每每提到那段日子,刘国芳总会露出腼腆的笑意。 90年代,唐县电力供应相对紧张,当时的县城用电都得不到保障,更不用说位于太行深山区的倒马关乡,“用电难”“难用电”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刘国芳每天醒来,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用电的问题需要处理。当时的倒马关乡,由于地处山区,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刘国芳每天都要徒步,翻山越岭去藏在山中的村子里,好的时候,早上太阳升起出发,落幕归来,但大部分时候,都是晚上披着星辰身着工装匆匆夜行。 大石峪村的退休老师李忠尔对刘国芳的印象很深,他曾在大石峪村小学当老师。1994年夏天的一个下午,一场暴风骤雨席卷倒马关乡,几个响雷过后,教室内突然停电,当时李忠尔正用从外村借来的黑白电视机,给孩子们播放电影《地雷战》。停电后,不忍孩子们失望的李忠尔给供电所打去了电话进行报修,但心中并未报希望,因为从供电所到大石峪村有近三十里地,骑自行车最也得一个多小时。然而,一个多小时过后,顶着编织袋当雨披,裤脚和胶鞋满是泥泞的刘国芳一脸雨水缓缓推开了教室门。 “我很诧异,非常感动。因为那是我这辈子为数不多记忆十分清晰的一个画面。”李忠尔说:“维修好后,我在教室外跟刘国芳说,我要替这几个孩子谢谢你。他却有些不好意思,说,太客气了,我就是干这个的。” “那时候很累,但很充实。背着工具袋啃着干粮翻过大山,来到一个村,大部分时候村里的老人和孩子都在村口或者大队(村委会)前,见到我,大老远便会传来一阵欢呼。那种感觉难以言喻,比任何声音都令人震撼,我知道,在大山背后,有很多人需要我。”渐渐的,年轻的刘国芳改变了想要离开倒马关的想法,他感觉到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 川里供电所供电区域内有一个叫黄石口的小山村,这里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同志的牺牲地。在参观白求恩同志牺牲旧址时,刘国芳了解到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光辉事迹后,29岁的他深受震撼,令他的精神上接受了洗礼,在其心中,一颗入党的萌芽悄悄种下。 1996年7月1日,刘国芳如愿以偿的光荣入党,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入党时,他告诫自己,要像“倒马关之战”牺牲的六位八路军烈士一样,还要向将生命和热爱奉献在这片土地上的白求恩战士一样,当好倒马关乡新时代的“守关人”,看好倒马关的线,守好乡亲们的电。 10千伏川倒线全长57.97公里,承担着倒马关8个行政村和川里镇4个行政村的供电任务,12个村看似不多,但都藏在巍峨的太行山中。其线路长如盘龙,由东向西攀山而上,共含609基杆塔,110台配电变压器,杆塔大多穿山而立,位于山腰或者山顶,工作开展十分困难。但面对困难,刘国芳从未有过怨言,也从未向公司和供电所提过条件。28年来,每个月雷打不动,他都要带队组织工作班的同事们对线路进行一次全面巡视,倒马关乡柳家沟村、东庄子村常年在山里放羊的老汉们提起刘国芳都要竖起大拇指,说战马都跑不完的倒马关,刘国芳却已经不知道走了多少遍。 28个年头,刘国芳不知道走过了多少个57.97公里,对川倒516线路沿线的大山,他比任何人都要熟悉,哪座山坡有路,哪里没有路,该怎么上,怎么下,了如指掌。2002年,刘国芳在冬季巡视线路的时候,由于荒山坡抖路滑,下坡时不慎踩到砂石摔倒,身上多处划伤还崴了脚,脚踝肿的像根大萝卜,被山上放羊的村民送到了倒马关乡卫生院。 “老刘脾气倔,我去卫生院看他的时候和他讲,要学会偷懒啊,一条线路巡完少说也要一个星期,费时费力又费心,其实偶尔你不去巡,别人也不知道,线路上影响也不会很大。”刘国芳的同事李振献回忆:“但当时这家伙却急了,他说有些事,没人知道,但不代表可以不做。他是党员,是有信仰的人,既然入党的时候宣过誓,就要对得起誓言,对得起在这片土地上挥洒过鲜血的老党员和烈士们。” 刘国芳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8年来,公司领导好几次计划将他调换下来,安排他到县城或县城附近的供电所工作,但刘国芳却一直婉言拒绝,他说,我习惯这了,大家也习惯我了,我要留在这里,让乡亲们用上放心电。 在党员这份荣誉面前,刘国芳留给同事们和乡亲们的印象似乎固执到偏执,但提到刘国芳,大家都会肃然起敬。一个人,一条线,28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过了青春岁月,挥别了油腻中年,如一棵青松,牢牢扎根在太行深处,不用轰轰烈烈的事迹,这本身就是对入党誓言最忠诚的行动。 2015年,保定市承接了首条境内特高压工程——蒙西至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建设任务,唐县作为该工程的廊道,负责县域114基双回杆塔的属地协调,其中23基铁塔就位于倒马关乡。 作为倒马关的“守关人”,刘国芳负责前期配合国网保定供电公司,对接西南电力设计院、新疆送变电公司、华东送变电公司开展塔基定位工作。 工程时间紧、任务重,且特高压塔基大多横跨大山,工作开展困难。但时已49岁的刘国芳二话没说背起干粮便进了山,和西南设计院的工作人员一起,连续奋战六天,寒冬腊月,山风刺骨,就着馒头咸菜,喝着冰凉的矿泉水,马不停蹄翻山越岭,困了累了,在山坡上找个避风的石窝坐一会,休息片刻继续出发,硬是比计划时间提前两天完成了倒马关线路段塔基定位工作。西南电力设计院的同志临别时,告诉川里供电所所长李新立,说你们所的老师傅真的很厉害,很少有地方电力上的师傅能跟上我们的脚步,这是一位真正值得尊敬的人。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年至55岁、扎根倒马关28个年头的刘国芳,主动承接了倒马关重要区域的线路保电任务。已经连续承担保电任务十几个年头的他,轻车熟路告别了家人,背起帐篷和鲜艳的党旗爬上了山,和党的旗帜一起驻扎在大山山峰的杆塔旁。期间,刘国芳与妻子通电话时,告诉妻子:“我很好,这里一切安好。我守在这里,有党旗相伴,不孤单。 百年党史映传承,初心不改守关人。荏苒时光,四季更迭,在倒马关荒凉无尽的大山中,刘国芳的脚步走得缓慢有力,跨过了春华秋实,穿过了雨雪狂风。自1993年入职唐县供电公司,二十八个年头此去经年初心不改,一万余天如一日翻山越岭无怨无悔,在服务倒马关乡3350户群众用上“放心电、优质电”的道路上,在苍茫的大山中,留下了人生中最宝贵和最美好的年华。”(李伯骏撰稿 牛兴涛审核 李雪珊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