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认可才是最高的褒奖

南和县供电公司开展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纪实
发布日期: 2012-10-16

  欢笑和泪水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和场合共同存在并不是矛盾,喜极而泣,感动泪流,是情感的交集,由心而生的泪水是最可贵的。在对南和县供电公司开展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的采访过程中,笔者看到了开心的笑容,听到了爽朗的笑声,也体会到了至真至诚的感动。一路走来,笔者深深地认识到,群众的认可是给供电人最高的褒奖。

  在一天的时间内走遍10个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现场和6个帮扶村,着实是一件很累人的事。9月16日,搭乘南和县供电公司安全总监孔振行的车,穿行在一个又一个热火朝天的帮扶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施工现场,不知不觉间汽车已行进了120公里。“这个里程,够绕着南和县转两圈了。”孔振行边开车边说。

  一路颠簸,虽说身体是疲惫的,但笔者还是下决心把帮扶村走完,亲眼看一看南和供电人在帮扶中做了什么,群众说了什么。只有接了“地气”,这次采访才有了真正意义。

  回庄村的嬗变

  车刚进回庄村,一条工整的供电线路映入眼帘。很显著的特点,架空的导线是带着绝缘层的,而且线号也粗了不少,同以前见的裸铝线相比,改变最为直观。“这个村全部换成架空绝缘线了,设计施工跟城网是一个标准。” 孔振行说。村中的民居错落有致,但墙上白色的电表箱却是一条直线,这个笔者有所了解,应该是按照距地1.8米的工艺统一安装的。

  不远处,一位40多岁的中年男子向笔者一行招手。“这是回庄村的村支书回孟哲,我们打过多次交道了,他认识供电公司的车。”孔振行介绍着。随后,下了车的他和回孟哲握手、攀谈,就像见到自己兄弟一样熟络。

  “村里变化很大,供电公司做了不少工作。”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回孟哲向笔者讲述着回庄村的变化。

  该村800余人,靠地吃饭,农闲打工,经济薄弱。生活用电集中时段电压质量不高,农业灌溉高峰低电压“卡脖子”。南和县供电公司开展帮扶工作从解决难题入手,30天共增配变1台,换导线4.4千米、表箱71个、智能电表224块,立电杆11基,在农村中率先实现了预付费用电和远程自动抄表。改造成效,立竿见影;落后面貌,一去不返。

  获此信息,媒体记者争相报道。

  “《邢台日报》的记者来得最早。”回孟哲回忆。

  作为邢台市为党的十八大召开的献礼篇章,《邢台日报》在8月8日头版报眼的位置报道了回庄村的用电嬗变。紧接着,邢台电视台在《新闻联播》要闻中播出,《河北日报》、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长城网等媒体记者慕名而来。

  “这个村的变化挺典型,有素材可挖。”《邢台日报》的记者李冉这样阐述。

  南和县供电公司进行电网改造升级的帮扶村有30个。很长的一段时间,十几个施工现场同时开工的情景常常见到。这次帮扶,南和供电人下了很大工夫。

  推不掉的锦旗

  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亭台楼阁拔地而起不再是城里的风光。走进南和县郝桥镇,笔者听到了南和县供电公司婉拒锦旗却没有成功的故事。

  “空心村”治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南和县郝桥镇此项工作走在了前列。郝桥镇是该县大镇,因距县城较远,所以自成气候,商业区繁华程度不逊县城。因紧临邢清省道,居民和商家将住宅和门脸建至公路两侧,原村中宅院破旧不堪,无人打理。

  2012年初,郝桥镇政府下决心重拳治理“空心村”。郝桥镇新民居建设工程上马在即,供电配套设施难题横亘眼前。

  “电力没有保障,一切都是空谈。”郝桥镇镇长李民说。

  “民生工程不能等,配电设施一定在施工单位入驻前到位,保证工程按时开工。”南和县供电公司负责人这样答复。

  短时间内新增315千伏安配变一台,架设线路1.6千米,在电力能源保障之下,施工机械的轰鸣声,按时响起。

  看着工程准时动工,村民笑了。为表谢意,受益的几个村的村委会张罗着要给南和县供电公司送锦旗。得知这一情况后,该公司想婉拒村民的好意。他们认为,作为供电人,对百姓的爱戴可以从心里接受,但解民忧不能为民添乱,做到帮助付出不求回报,特别是不能增加群众的负担。苦口婆心没能说动群众,“心系光明,造福民众”的锦旗还是送到了南和县供电公司。

  朗朗笑声与幸福泪水

  走进南和县程牌村,笔者见到了笑声爽朗的病困老人孟小毛。据说,他的笑声曾一度停止过。患脑血栓以来,他的行动愈加不便,卧床成了每天最主要的生活。疾病缠身,生活拮据,老人的脸上始终挂有阴霾。

  “不让一户困难群众掉队。”在南和县供电公司帮扶工作组走进程牌村的第一天起,该公司负责人就这样告诉工作人员。

  从那时起,孟小毛的家中隔三差五就会有供电员工来打扫院落,节日里还给送上柴米油盐和慰问金,家里的电灯、电线也全部换了一遍。

  从那时起,孟小毛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微笑。

  从那时起,他逢人便说:“这么多人关心我,我要多活几年。”

  在程牌村一处上世纪七十年代建筑的院落内,笔者见到了贫困学生程天贺和他有语言障碍的母亲。

  “母亲先天语言障碍,父亲在外打工,孩子学习不错,挺要强。”同行的程牌村村委会主任告诉笔者。

  “今年供电公司帮扶工作组的人已经来过多次,学习用品、助学金都送来了,孩子在学校挺安心。”村委会主任补充着说。

  正在洗衣服的程天贺的母亲,忙在身上蹭了几下手,给笔者一行搬凳子。她很艰难地说出几个字,“电……好……电……好……”笔者很明白她想表达的意思,同时也看到她眼睛湿润了,眼角挂着刚刚涌出的泪水。这眼泪是感动的泪、幸福的泪。

  笔者问程天贺长大后想干什么?他说,长大了当电力工程师,建大变电站。

  一天的行程,在孩子建大变电站的理想中结束。这一天,笔者从头到脚感觉都是暖的。

  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深化了供电企业与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扎扎实实把帮扶工作落到了实处,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得到了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双重帮助。这是一份重托,更是一份答卷。成绩优劣的评定,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

  金杯、银杯,金奖、银奖,群众认可才是最高的褒奖。(郭朋涛)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