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求精 成效明显

省公司“大检修”体系建设纪实
发布日期: 2012-09-19

     八月的最后两天,对参与“大检修”体系建设的干部员工来说,是不平常的两天。大家绷着一股劲,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专业评估组紧锣密鼓地听取汇报、座谈交流、查阅资料、实地检查,呼之欲出的评估结果更加扣人心弦。
“河北公司‘大检修’体系建设满足国家电网公司专业评价标准,同意通过专业评估。”国家电网公司专业评估组组长黄清代表评估组宣布了评估结果。

    “河北公司‘大检修’体系建设做得实、创新多、亮点突出、成效显著。”国家电网公司运检部副主任葛兆军说:“这充分体现了‘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的改革目标和思路。”

    这样的肯定标志着“大检修”体系在省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中率先通过国家电网公司专业评估。回顾奋勇争先、拼搏奉献的建设历程,从职代会通过实施方案起,在半年多的时间里,省公司高标准、高质量建成“大检修”体系,用令人信服的数据证明了新体系的集约高效,用生动的建设实践预示着变革带来的美好前景。

着眼实际   因地制宜地制订方案

    2011年底,从省公司贯彻执行“三集五大”体系的决策部署,确定“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的变革目标,“大检修”体系的建设者就开始思索,如何因地制宜地将这场变革化为推动电网检修发展的最强劲动力。

    秦文亭,沧州供电公司检修试验工区副主任。从2011年底,秦文亭就参与到省公司“大检修”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中。在编制过程中,他紧密结合工区的实际情况,反复研究省公司生产管理现状和设备特点,深入思考如何让一线班组更好地接受每一项新业务,让新的工作要求在工区有效落地。像秦文亭这样参与到实施方案编制的基层管理人员不止一位。

    高标准顶层设计是“大检修”体系建设的龙头。为了把顶层设计做得“接地气”、“有人气”,从“大检修”体系建设一开始,省公司就成立了省、市、县各层面人员参与的方案编制组,坚持“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集中研讨,广泛调研,几易其稿,高质量编制完成“大检修”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及操作方案。

    在最终的方案中,省公司检修分公司成立输电、变电两个运检中心,集中管理所辖设备,500千伏变电站区域运维模式,变电站值班人员减少28%;各市供电公司生产工区经过合并调整,由51个精简至26个,减少约50%,实现了资源集约高效;县级供电企业整合成立安全运检部和检修(建设)工区,由部门直接管理班组。

   在操作方案中,秦文亭欣慰地看到,较为特殊的沧南工区也顺利成为新的检修试验工区的一分子,这正是公司结合实际情况作出的决策。资源的集约为工区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往年主变大修只能由仅有60多人的修试所承担,而今年在220千伏武垣站主变大修中,工区在160多人的队伍中统筹各班组骨干,集中仪器设备,仅用8天时间就完成一台220千伏主变现场大修工作,提前2天恢复送电。

    尝到甜头的不止他们。石家庄供电公司在18个县(区)的110千伏变电站及线路收归市公司运管的基础上,又将209座35千伏变电站及2923千米35千伏线路收归市公司,这样一来,就实现了“管理层级扁平化、机构设置精简化、生产人员精干化、运维管控集约化、设备检修高效化、专业管理精益化”,成为了“大检修”体系建设中的亮点。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实施方案,省公司检修分公司可以在异地设立分部,而根据实际情况,省公司所辖范围交通顺畅,不设分部完全可以满足日常工作需要,而不设分部的决定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加强了管理的扁平化、资源的集约化,得到国家电网公司的高度评价。

    扎实开展工厂化检修也得到了国家电网公司的认可。结合河北省周边供电设备制造企业多且专业全的特点,省公司在“大检修”体系建设中选取山东电工电气集团、天威保变、河南平高等5家企业签订框架协议,合作建立工厂化检修基地和技术服务站,由厂家提供轮换式检修、应急抢修和备品备件集中储备等服务。仅此一项就为公司节省资金1200余万元,年均减少主设备停电时间1.1万小时。

精益求精   稳定高效地推进建设

    作为“五大”体系中业务变更、人员变动都较多的“大检修”体系,如何保证变革的平稳有序推进,成了摆在每一位建设者眼前的一个课题。

    省公司检修分公司李强还记得,“大检修”体系建设开始前,该分公司就多次召开大会,明确变革意义,承诺“不下岗、不降岗”。对于岗位变动较大的人员,逐人分析,逐个沟通。营造出人人理解变革,人人支持变革的良好局面。

    安全稳定自始至终都是“大检修”体系建设的一项“硬约束”。变革之初,省公司检修分公司逐级签订安全责任状,严格落实27项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强化领导干部到岗到位机制,创新应用变电站视频、3G移动视频开展远程暗访,有力保障了现场作业安全。同时建立了定期协调会商机制,做到“每周有小结、每月有检查、定期有考评”。《输变配电设备分界管理规范》的制订,使业务界面清晰、职责明确。“业务移交确认卡”的推广使用,确保了省公司层面可靠性、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配网运检等6类、269项业务移交,实现了新旧模式顺利过渡。

    省公司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让员工愈加重视安全。在今年一次日常巡视中,石家庄供电公司两名员工在220千伏兆通站的电缆终端发现了一滴渗油,抓住不放,并成功排查出了电缆GIS终端内部存在放电现象的重大隐患。在国家电网公司运检部指导和支持下,在省公司运检部统筹安排下,石家庄供电公司全面完成36支220千伏电缆GIS终端的检测和更换工作,成功避免了一起重大设备故障。此次设备隐患已被收入国家电网公司典型缺陷案例库中。

    安全稳定为变革铺平了道路,精益求精又成为“大检修”体系建设的不懈追求。

    为解决大型作业现场计划编制不科学,作业流程不顺畅,各专业衔接配合不紧凑的问题,省公司出台《变电站大型现场作业标准化流程指导意见》,对大型现场作业分8个阶段、27个环节进行了详细梳理,各类现场作业平均节约2.5小时,85%的现场实现了在每天9时前开工,检修效率和现场安全管控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大检修”体系的建设者没有停下精益化管理的探索。《精益化倒闸操作流程》及《精益化检修流程》的实施再次提高了工作效率,平均节约作业时间两个小时。

    配网状态检修实现全覆盖、建立属地化管理机制、广泛应用不拆引线试验技术、绘制国内首张风害风险分布图……随着“大检修”体系的建设,一系列的精益化管理成果涌现。

    这些成果为建设新型高效的“大检修”体系奠定了基础。2012年1月13日,国家电网公司正式批复省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4月26日,省公司正式批复各基层单位操作方案;6月11日,省公司顺利完成新模式导入工作,正式转入磨合改进阶段;7月31日至8月3日,“大检修”体系建设完成专业自评估验收。最终,省公司“大检修”体系率先通过国家电网公司专业评估。

成效明显   集约专业的检修体系

    王东辉,省公司检修分公司变电运检中心专责。“大检修”体系建设带来了哪些好处?王东辉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算了一笔账。他所在的中心担负着14座500千伏变电站的维护工作,新体系中的区域运维模式,使14个班组减少到4个,变电站上的值班人数也将逐步减少。有减的同时还有增的,随着运维一体化的实施,运行人员还承担起一部分检修任务。看似简单的“增”与“减”,却孕育着更集约、更扁平、更专业的新型电网运检模式。

    随着“大检修”体系的初步建成,越来越多的员工体会到了运检效率和运检效益的双提升。

    整合省公司检修分公司、市供电公司生产工区,工区数量由9类51个减至4类26个,减少约50%;取消6个市供电公司共13个城区分局,整合成立6个配电运检工区,承担城区配网运检及故障抢修工作。省、市、县三级生产人员实际配置6920人,较国家电网公司“大检修”体系定员7309人减少了389人。输电运检、变电运维、变电检修综合效率分别达到2.91人每百千米、2.4人每站、7.32人每百万千伏安。

    伴随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实施,将实现一般性缺陷随巡视消除,消缺时间由原来的几个小时甚至几周缩短至1小时以内,每年可减少出车5000余台次,节约车辆及人工费用700余万元。

    进一步深化设备状态检修,“正常状态”设备停电试验周期由4.5年延长至6年,在设备总量逐年递增约7%的情况下,公司年度检修试验工作量平均减少约20%。全面实施输电线路状态巡视,试点开展变电设备状态巡视,有力提升了巡视质量和效率。

    与此同时,设备状态评价中心发挥出更大的支撑作用。建立了运检部、状态评价中心“专业一体化”运作模式,做到岗位、标准、职责、流程、考核“五对应”。建成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变压器状态评估技术实验室”,组建“状态诊断与评价”、“设备质量检测”等实验室,构建“设备状态可视化智能管理平台”,技术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开展“三抓一控”活动,组建高水平专家队伍,强化设计审查、设备选型、制造安装、交接验收等全过程技术监督,关口前移,有效保障了设备制造质量和新建工程投产质量。

    “大检修”体系初见端倪,显著效果刚刚呈现。“大检修”体系的建设者丝毫不敢放松。“戏台才刚刚搭好,要想唱一出好戏,还有大量的深化完善工作需要开展,我们必须要绷着这股劲,再接再厉!”省公司运维检修部主任助理王学彬说。

    展望未来,一幅更集约、更扁平、更专业的设备运维检修蓝图正在徐徐展开。“大检修”体系的建设者本着精益求精的追求,努力实现规定动作出色,自选动作出彩,以集约高效的运维检修体系为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保驾护航。(记者庞彦娟)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