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立国之战,也是一场“打钢铁”“打后勤”的现代化战争,电力供应是打赢战争的重要保障。当时,66千伏输电线路“新六线”坐落鸭绿江大桥(现中朝友谊桥)之上,从朝鲜新义州多狮岛变电所向中国安东(现丹东)六道沟变电所送电。这是安东市区唯一一条电力输入通道,是辽东省委机关、志愿军总部、指挥部、后勤部、仓库、医院、兵工厂、飞机场、炮兵阵地的唯一电源保障。因此,这条电力“生命线”与两座鸭绿江大桥一道成为美军飞机轰炸的重点目标。 炮火硝烟中抢修“新六线” 1950年11月8日上午9时,美军100多架飞机在鸭绿江两岸狂轰滥炸,鸭绿江大桥上的66千伏输电线路“新六线”被炸断。 电力工人奋力抢修“新六线”。 共产党员、时任检修班班长的苏发成,带领全班主动承担了江桥线路的抢修任务,并迅速赶到现场。桥上的大火还在燃烧,炸断的电线凌乱不堪,电线杆上的横担梁七扭八歪,瓷瓶破碎,朝鲜一侧的几根电线杆已经烧毁。大桥两侧的弧形梁是用来稳定桥身的,最高处距离桥面8米,电线杆就固定在每两个弧形梁交叉的最高点上。 要想爬上电线杆,必须先爬过一段弧形梁。弧形梁的宽度只有0.5米,加上风大天寒,攀登十分困难。苏发成他们背着50多公斤的器材和电线,艰难地爬到顶端。这时他们离鸭绿江江面已有50多米,燃烧着的枕木发出令人窒息的浓烟,从新义州方向还传来了零星的枪声。突然,一颗炸弹轰然爆炸,掀起了几十米高的水柱,泥水飞溅,把苏发成和工友们浇得瑟瑟发抖,电线杆也被冻成了“冰棍”。 苏发成等人不顾个人安危,换好了一根根横担,拧紧了一个个瓷瓶,连接起一段段电线。连续工作10多个小时没喝一口水,没吃一口饭,终于在21时完成了桥上线路的抢修任务。苏发成和工友们顾不上休息,就迅速赶到新义州一侧支援抢修二号铁塔。 “电力雄鹰”、抢修队员苏发成 苏发成冒着敌机轰炸扫射,冲在最前面,奋不顾身地在40米高的铁塔上抢修。他带领工友们同美军飞机开展了7个昼夜的拉锯战。每当空袭警报解除,他们就冲出防空壕修复电路。在抢修最后一段线路时,眼看就要完成任务,突然响起了警报,领导让大家马上隐蔽起来。苏发成心想,如果此时下来,将前功尽弃。他坚持不隐蔽,冒着生命危险,完成了最后的工作。 不怕牺牲7昼夜抢架“义东线” 截至1950年11月15日,鸭绿江大桥输电线路的抢修工程断断续续地进行了一个星期,修好了又被炸,被炸了再修好,整个安东市的用电受到严重影响。考虑到不能把铁路大动脉和电力生命线都集中在江桥上,为了分散敌人的攻击目标,辽东省委、安东市委和东北电业管理局果断决定,从朝鲜的新义州跨越鸭绿江,经虎山、叆河、九连城直到安东,架设一条新的66千伏输电线路“义东线”,以保障安东市非常时期的用电。 抢修队员准备物资和工具,开赴“义东线”建设现场。 1950年11月15日18时,在签下保证7天完成任务的军令状之后,“义东线”抢架大军出发了。在架设“义东线”的战斗中,苏发成再一次带领他的班成为建设队伍中的一支“铁军”。当时,苏发成带着4名电工和8名民工接下了九连城一段线路的架设任务。在平常,这些工作要一个月才能完成。 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苏发成和工友们进行了非常规、超极限的忘我战斗。遇到雨雪天,脚踏泥泞夹杂冰碴儿的山路,埋杆、架线、运材料。摔伤了爬起来,一瘸一拐也不下火线;杆上作业,寒风刺骨,手脚冻麻木了,就到地下跑两圈,接着再登下一个杆;每天工作十七八个小时,眼睛都熬肿了,甚至连累带困地一头倒在地上。可当时,大家有一句共同的口号:“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 一天,一架敌机又飞来了。苏发成以为这是一架侦察机,就没有理会。突然,敌机对着线路俯冲下来,“哒哒哒”就是一阵扫射。子弹从苏发成的身前身后飞过去,落到地上,击起一片泥土。飞机飞过,苏发成在电杆上听到一种奇怪的声音,接着电杆轻微地抖动起来。原来子弹从电杆上穿了过去,把松木电杆打出了洞眼。 好在他和工友们都安然无恙,苏发成还大声地夸奖大家,给大家鼓劲。苏发成和他的工友们在架线过程中,不怕吃苦、不怕牺牲,在“义东线”建设大军的20多个班里面,第一个提前一天多完成了任务。当苏发成看到第二班的任务还差不少时,就率领大家又帮着竖起了8基电杆。 1950年11月22日,“义东线”架设完毕并正式送电。 冬季施工、18公里、7天时间、敌机骚扰、人力物力短缺、地理环境复杂,一切困难没有把安东电力人吓倒。安东电业局全员上阵,每天作业18小时以上。沈阳、长春、鞍山、抚顺、营口等地的电力工人也在最危急的时刻驰援安东。 1950年11月22日,“义东线”架设完毕并正式送电,施工完成时间提前20小时,送电时间提前1小时10分钟。随着一声令下,电闸合上了,顷刻间,安东市的工厂、矿山的马达转动起来,居民的电灯重新发出耀眼的光芒。从此,老一辈安东电力人的英勇事迹和“不怕牺牲、攻坚克难、忠于职守、甘于奉献”的“义东精神”开始了传承。 精神传承70年持续激励电网人 1956年,苏发成作为“义东精神”的代表人物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工作者,在北京出席了全国群英代表大会,得到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抗美援朝期间“两个七天七夜”抢修电力线路的事迹广为流传,被称为“中国电业工人奉献精神的源流”。 70年来,“义东精神”一直激励着鸭绿江边的国家电网人。在战争年代,他们舍身忘死,是电力生命线的捍卫者;在新时代,他们担当有为,是现代化电网的建设者。一大批像苏发成一样的先锋人物接过了前辈的接力棒。 义东共产党员突击队加强配电网建设、服务兴边富民。 周琴,女,国网丹东供电公司离休干部,新四军老战士。她19岁走上革命道路,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后,随丈夫舒光(原安东电业局局长)来到丹东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丈夫去世后,不讲条件、不计得失,主动让出“局长住房”,独自抚养5个儿女。 弥留之际,她在给党组织的信中写道,“如果有来生,我愿再做一次党的女儿”,并以“5000元特殊党费”的形式表达为党奉献终生的不渝信念。以她为原型的情景互动式党课《我愿再做一次党的女儿》,代表丹东市获得中组部基层党建创新案例一等奖,在辽宁省公司和丹东市巡讲40余场,累计听课党员2万余人。 曹祖刚,国网丹东东港市供电公司孤山镇供电所所长。他曾荣获中宣部和中央文明办评选的“中国好人”、国家电网公司特等劳模、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生产先进个人等称号。他常年扎根基层一线,是所里员工的好大哥,是服务村镇用电29年的光明使者,是全力解决供电服务最后“一百米”的领路人。他是失学儿童的“曹爸爸”、孤寡老人的“好儿子”,带领供电所员工持续关注群众需求,个人捐款捐物30余万元。2020年,他被题名为全国劳动模范。 义东共产党员突击队为鸭绿江上的养殖户提供延伸服务。 时光荏苒、岁月悠长;硝烟散去、山河无恙。然而,从2020年的春节开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原本平静的生活,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工作部署,国网丹东供电公司全力开展抵边村寨配网工程百日攻坚行动,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复工,战暴雪、抢进度、保春耕,以“义东精神”激发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义东共产党员突击队冲锋在工程建设的最前沿。截至2020年4月30日17时,比国家要求时间提前61天,高质量完成了工程建设。 2020年8月下旬,辽宁地区在半个月内接连遭受台风“巴威”“美莎克”“海神”袭击。义东共产党员突击队像70前年那样,顶风冒雨、艰苦鏖战,保证了丹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2020年9月19日,丹东市抗美援朝纪念馆举行了新馆开馆仪式。抢修“新六线”、抢架“义东线”的老照片静静地挂在橱窗里,向人们讲述着可歌可泣的故事,苏发成用过的抢修工具作为国家二级文物也陈列其中。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国网丹东供电公司共有9名老同志获此殊荣。 义东共产党员突击队在台风中抢修供电设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同样,70年前老一辈电力人铸就的“义东精神”也将激励着新时代电网人,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的新征程上创造新的业绩、新的辉煌。 信息来源:国网宣传部,国网辽宁电力